AI+实体经济:在变革中创造价值

时间: 2017-12-07 09:15来源: 经济导报

  如今人工智能究竟有多火?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理事长吕本富的回答很直接,他说:“在最近两个星期之内,我被邀请参加人工智能研讨会的次数大概不下5次。”他是在上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关村数字文化节人工智能论坛上说这番话的。这场人工智能论坛的主题是“赋能场景引领变革”。对于人工智能技术,与会者的共识是技术领先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场景落地,能够真正给客户带来价值。

  工业技术软件化:让软件代替人

  在北京索为系统公司董事长李义章看来,现在人工智能在消费领域非常热闹,但在制造业里人工智能是讲得多,做得少,“现在很多做人工智能的不太懂制造业,从事制造业的人又不太懂人工智能”。那么,如何实现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融合呢?李义章认为,关键路径是工业技术软件化。

  李义章表示,这两年非常热门的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其实仍然是在强调工具层面,无非过去是工具的升级,现在是平台的升级,要解决连接的问题。工业技术软件化实际上就是要把人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工具的操作软件化,让软件能够代替人去操作工具。

  对于AlphaGo而言,关键是如何把下棋的规则传达给机器,这实际上是一个规则植入的过程。李义章认为,对于制造业,这一步就是要让机器先“下出第一步棋”,然后再用机器去训练,让机器下的越来越好。“现在制造业实际上首先要突破这一步,这一步就是工业技术软件化。”他说。

  李义章表示,现在的大数据项目,都需要结合具体的场景去设计算法,每一个具体的场景都要设计不同的算法,因此这种方式很难实现大规模的复制。他认为,要让机器学会人的工作规则和操作规则,软件化以后形成APP,通过APP生成数据,再交给人做决策。“我们如果有了海量的工业APP,它们在云端运行,每次运行都会产生数据。所以,海量的工业APP实际上是产业数据的一个源头。有了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现在的深度神经网络进行学习,学习人的决策行为,通过机器学习去代替人的决策。”他说。

  结果自然是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李义章举例说,根据一个大型运营系统的数据做方案设计,索为公司过去做一遍方案设计大概需要3~4周的时间,现在通过自己的知识自动化系统,可以缩短到1~2天。

  机器人智能物流:用自动化替代人工

  Geek+是一家专注做物流领域机器人的公司,公司创始人郑勇表示,虽然Geek+也会用到人工智能,但是“我们所谓的智能会附加在我们的机器人上,然后让它在物流行业里真正帮助我们替代人工”。

  现在整个仓储物流行业因为受到电商的推动,发展速度非常快,在郑勇看来,它还是一个“非常Low”的行业,就是使用大量的人工,“超过95%的仓库还是以人工为主”。“现在由于人工紧张,这些企业面临着很大的人力成本压力,所以需要很多自动化技术帮助物流行业实现自动化。”郑勇说。

  在人工为主的仓库里,是靠人推着一个小车,走遍仓储货架,把电商平台上面下的订单所需要的商品变成一个订单的包裹。而Geek+研发的机器人系统,是把一个货架送到一个工位里面,操作的员工可以直接去取用所需要的商品,从而大大减少了人通过行走寻找搬运商品的时间,整个效率能够提高3~5倍。

  据郑勇介绍,Geek+做的除了机器人本身,背后还需要有较大型的机器人管理软件,这个管理软件不仅要解决机器人调度的问题,而且要帮助仓储物流企业解决怎么做商品的存储,怎么执行订单,然后把机器人、库存跟订单三者结合在一起,最后实现一个系统整体效率达到最高。

  “我们不会单纯地追求一个既定环境里的效率最优,而是希望更好地建立系统的柔性,能够更加容易地去适配场景的不同变化,最终能够实现敏捷的物流。”郑勇进一步道,“当需要追求精益物流的时候,我们会用一些传统的自动化技术,比如像流水线,或者自动化的立体仓库。但是,当需要追求敏捷物流的时候,就需要像机器人这样的柔性自动化的系统。”

  随着机器人生产批量的增加,将来在机器人的成本上会体现出规模经济,跟人工相比,成本会越来越低。展望未来,郑勇为人们描绘了一幅蓝图:在成百上千的仓储物流企业中分布着Geek+生产的机器人,所有的机器人都由Geek+来管理,根据不同企业在不同时点的业务需求,Geek+可以合理调配机器人资源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甚至会出现一种网络效应,即在工业环境中也出现机器人的共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