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转型升级换增长动力

从华为、中融新大等企业看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时间: 2017-11-10 16:21来源: 中国网

  近年来,经济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意味着过去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再适用,追求质量增长、优化结构、重塑新动力、可持续发展,才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中国GDP贡献率高达60%以上的民营企业,在经济转型中更是一马当先,成绩斐然。

  化解过剩产能,中国民营企业科技先行,从容应对。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结构优化调整态势,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就业、收入、物价等民生指标不断改善,经济发展呈现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在逐步化解,同时新动能不断培育。

  10月30日,全球最大铝生产商中国宏桥停牌七个月后,在港交所复牌,复牌10天大涨73%,连创历史新高。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桥营收462亿元,同比增长82.1%;毛利69.13亿元,同比增加6%;净利润达到14.8亿元。但实际上,这一傲人业绩却是建立在近30%电解铝项目被关停的基础之上。

  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电解铝去产能首当其冲。宏桥铝业被关停了5个电解铝项目,占公司铝总产能的29%。但宏桥铝业的营收并未因此蒙受损失,反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环保高压,大量的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中国电解铝价格现在正处于近六年来最高水平,具备先进产能的宏桥铝业成为受益者。

  同样处于去产能风口的煤焦钢产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位于山东的中融新大集团有900万吨的独立焦化产能,在建厂之初期就着手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该公司旗下铁雄新沙研发的焦炉烟气中低温SCR脱硝、铁雄冶金研发的“双氨法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等技术均达到行业一流水平,排放水平仅是国家标准的五分之一,并且对核心技术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当“环保风暴”席卷而来时,众多环保不达标焦化厂纷纷中枪倒地,中融新大集团的焦化企业迎来了量价齐增的局面。

  除在焦化行业本身发力外,中融新大还积极涉足金融等领域,并进入海外市场。

  10月19日,中融新大集团备案10亿美元、首发5亿美元境外债券成功发行。据悉,中融新大首次境外发行美元债,就受到全球资本追捧,创下了国内民营实体企业的最大单。11月1日,中国证监会批复中融新大集团60亿元企业债发行申请,更彰显了国家主管机 构和资本市场对该集团发展模式、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的高度认可。

  转换增长动力,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

  现阶段,中国正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关键期。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为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中国企业增添了发展后劲。

  为打开全球市场,华为数十年如一日,投入巨资研发,提升自我的竞争力,平均2-3个月推出一款新品,半年推出一款旗舰版。有数据显示,华为近十年来在研发上的投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占总收入14%以上。

  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今年苹果在华市场份额今年降至约10%,同期华为的市场份额则从14%上升至18%。在华为与苹果的市场竞争中,显然是华为占了上风。

  十九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谈到企业转型升级时表示,人单合一是海尔的一种创新管理模式,人是员工,单是用户的需求,“人单合一”就是把员工和用户的需求结合到一起。中国企业在管理上从原来的学习模仿变为引领世界的管理潮流。

  对于收购GE,张瑞敏表示,“人单合一”理念引进以后, GE成为美国大企业里唯一一个打破层级制,采用自主管理的一个自主的创业团队。张瑞敏透露“今年他们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速度比过去同期增长了2-3倍。中国模式是最好的,我觉得我们将来一定要让中国模式成为最好的模式。”

  如何做好转型升级,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必考题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进程加快,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民营企业发展既面临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改革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治理结构不健全、竞争力不强、可持续发展差等内部问题。如何做好转型升级,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之路上绕不开的话题。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认为,对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去产能问题要形成共识,要多采用市场化措施,更要落实责任主体。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等多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化解;而对于一些战略新兴产业,则不是产能过剩,而是要进一步加强。

  李毅中表示,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要组织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如果光靠单个企业自己去做,就势单力薄,甚至是低水平重复。要形成联盟,抱团取暖。

  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原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则认为,政府体制创新、提高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和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坚持个性化的生产等都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关口,众多民营企业积极地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转型升级,在各自的领域正在成为民族工业的脊梁,共同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