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报:一季度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进
时间:
2014-04-15 08:43来源:
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5.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3.7%。其中,出口3万亿元,下降6.1%;进口2.9万亿元,下降1.2%,贸易顺差1028.3亿元,收窄60.9%。其中,进口铁矿石2.22亿吨,增加19.4%,进口均价为每吨781.9元,下跌8%;进口煤8396.4万吨,增加5.1%,进口均价为每吨493.7元,下跌14.2%;进口原油7472.4万吨,增加8.3%,进口均价为每吨4817.1元,下跌4.7%;进口铜133.4万吨,增加37.8%,进口均价为每吨4.62万元,下跌11.2%;进口大豆1534.6万吨,增加33.5%,进口均价为每吨3516.1元,下跌10%。同期,进口成品油854.2万吨,减少18.1%,进口均价为每吨4886.9元,下跌1%;进口汽车30.8万辆,增长42.5%。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表示,今年一季度出口和进口呈现同比下降态势,且出口下降得更多一些,说明当前我国外贸确实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不能高估这种困难。郑跃声认为,今年一季度,我国总体进口价格指数为95,表明一季度我国总体进口价格同比下跌5%,大大拉低总体进口增速。但一季度我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是普遍增加,一季度总体进口物量指数为104,意味着总体进口数量增加4%,表明尽管国内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但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没有明显减少,进口需求保持了较大的稳定性。
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部分经济风险较大的国家对商品的需求甚至已经陷入停滞,除此之外,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的一些特有因素也导致我国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幅增加,而价格却没有大幅上涨。由于大宗商品带有融资属性,随着融资渠道逐渐缩窄及管控,在下游消费不能好转的现状下,必将重新施压于自身价格,下跌可能刚刚开始。
据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的统计,进入4月份,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渐显企稳迹象,二季度大宗商品市场表现或较一季度改观。据相关机构重点监测的58个大众商品价格数据显示,上周涨跌榜中环比上升的商品共29种,集中在有色板块和钢铁板块,其中涨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有色板块;环比下降的商品共25种,集中在能源和化工板块。上周均涨跌幅为0.47%。
据了解,这是今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大宗商品数量涨多跌少的局面。业内人士认为,大宗商品市场在4月第二周有了明显变化,可以视为市场已经止跌企稳。